我爱阅读

字:
关灯 护眼
我爱阅读 >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> 第471章 诗雄岑参

第471章 诗雄岑参

第471章 诗雄岑参 (第2/2页)

此时诗人前半生功名不如意,无奈之下,出塞任职。
  
  他告别了在长安的妻子,跃马踏上漫漫征途,西出阳关,奔赴安西。
  
  岑参也不知走了多少天,就在通西域的大路上,他忽地迎面碰见一个老相识。
  
  立马而谈,互叙寒温,知道对方要返京述职,不免有些感伤。
  
  同时想到请他捎封家信回长安去安慰家人,报个平安,此诗就描写了这一情景。
  
  这首诗通过对诗人逢入京使时场景的描绘,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以及开阔乐观的心情。
  
  旅途的颠沛流离,思乡的肝肠寸断,在诗中得到了深刻的揭示。
  
  故园东望路漫漫,写的是眼前的实际感受。
  
  诗人已经离开故园很久了,而眼前的路还很长很远。
  
  双袖龙钟泪不干,写的是内心的真实感受。
  
  诗人虽然志在建功立业,但是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却无法抑制。
  
  龙钟是指涕泪淋漓的样子,双袖是指衣袖。
  
  马上相逢无纸笔,写的是偶遇入京使时的窘迫情形。
  
  诗人想给家里写信报平安,却没有纸笔可用。
  
  凭君传语报平安,写的是对入京使的托付和期盼。
  
  诗人只能请他捎个口信给家人,让他们不要担心。
  
  这首诗语言简洁明快,音韵和谐流畅,结构对偶工整。
  
  首联写景寄情,表现了诗人对故园和亲人的深深思念。
  
  末联写事抒情,表现了诗人对入京使的托付和期盼。
  
  两联之间既有联系又有转折,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效果。
  
  全诗没有使用任何修饰手法,而是直接用事实和感受来表达主题,体现了诗人豪迈坦荡的风格。
  
  “在虢州时,岑参常常感到苦闷,这在他的山水诗中反应了出来。”
  
  “乾元二年秋末,战乱又起,虢州临近前线,也受到了战争的波及。”
  
  “在战争的阴云下,岑参写了不少相关的诗。”
  
  “岑参的战争诗和杜甫有很大的不同,基调不是悲哀的而是昂扬的,呈现出一种向前疾驰的姿态。”
  
  “唐代宗广德元年正月,叛军兵败自杀,安史之乱结束,各路大军返回驻地,岑参也随之返回长安。”
  
  “当时蜀中正有战争,岑参走到汉中,又折回长安。”
  
  “到大历元年二月,才又随杜鸿渐入蜀,从此就再也没有回到长安了。”
  
  “永泰元年四月,原剑南节度使严武病死,其部下争夺节度使之位,内斗不止。”
  
  “十月,一派将领郭英乂被杀,蜀中大乱。”
  
  “后不久,岑参被任命为嘉州刺史。”
  
  “永泰元年十一月,岑参动身入蜀,到了梁州道路不通,赴嘉州刺史未能成行。”
  
  “大历元年二月,朝廷任命杜鸿渐平蜀中之乱,岑参随军一同出发。”
  
  “然而,杜鸿渐不堪重任,并未平乱。”
  
  “而是接受了崔旰的贿赂,使得蜀乱取得了表面上的和平结局,唐王朝的军政实现了脆弱的统一。”
  
  “大历元年秋七月初,岑参一行经汉川入成都。”
  
  “大历二年,岑参也就前去嘉州作他两年前未能成行的刺史去了。”
  
  “嘉州属西川节度使管辖,而此时,崔旰经杜鸿渐保荐被任命为新一任的西川节度使。”
  
  “岑参在他的手下任职,心情郁郁,一直很不舒服。”
  
  “大历三年七月,岑参的嘉州刺史被朝庭罢免了,这时他到任才一年。”
  
  “岑参被罢官后,曾先入成都一趟,在太常徐卿处吃了饯行酒。”
  
  “大历三年冬,岑参自戎州掉头北上,又回到了成都。”
  
  “此后他一直客居成都,尽管被罢了官,岑参也留存一丝希望。”
  
  “但直到大历四年秋,朝廷也没有起用他。”
  
  “大历四年十二月,裴冕寿终正寝了,岑参为他作了挽歌。”
  
  “大约在这年年底,岑参在寂寞中于成都去世,客死他乡。”
  
  辛弃疾:诗中之奇才岑参,风格奇峭,想象丰富,语言生动。
  
 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,平沙莽莽黄入天。
  
  轮台九月风夜吼,一川碎石大如斗,随风满地石乱走。
  
  匈奴草黄马正肥,金山西见烟尘飞,汉家大将西出师。
  
  将军金甲夜不脱,半夜军行戈相拨,风头如刀面如割。
  
  马毛带雪汗气蒸,五花连钱旋作冰,幕中草檄砚水凝。
  
  虏骑闻之应胆慑,料知短兵不敢接,车师西门伫献捷。
  
  这首诗是诗人为送别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出征而作的七言歌行,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。
  
  表现了边塞将士不畏艰险、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,以及对战斗必胜的坚定信心。
  
  诗的第一联写出征的自然环境,以君不见开头,引起读者的注意和共鸣。
  
  走马川是今新疆境内的一条河流,紧靠着雪海边缘,即天山山脉。
  
  诗人用平沙莽莽黄入天来形容沙漠的广阔无垠,与雪山相映成趣。
  
  第二联写轮台地区的风沙景象,轮台是今新疆轮台县,在走马川西南。
  
  诗人用风夜吼来形容风声的惊人,用一川碎石大如斗来形容石块的巨大,随风满地石乱走来形容风沙的凶猛。
  
  这两联通过对比和夸张,写出了边塞地区自然环境的恶劣和艰险,为后面写军旅生活和战斗情景做了铺垫。
  
  诗的第二联写敌我双方的对峙情况,以及汉家大将出征的决心。
  
  匈奴是唐代西北边境上的一个游牧民族,经常侵扰中原。
  
  金山是今新疆阿尔泰山,在匈奴居住地附近。
  
  诗人用匈奴草黄马正肥来形容匈奴人生活富足,金山西见烟尘飞来形容匈奴人骑兵扰乱边境。
  
  汉家大将西出师一句表明了唐朝对匈奴人的反击态度,也显示了诗人对封常清将军的敬佩之情。
  
  这三句通过对比和排比,写出了敌我双方的对立和冲突,为后面写战斗气氛做了铺垫。
  
  诗的第三联写封常清将军率领士兵行军作战的情景。
  
  将军身穿金甲,昼夜不脱,显示了他的忠勇和坚毅。
  
  半夜军行戈相拨一句写出了行军作战的艰苦,风头如刀面如割一句写出了风沙刮脸的疼痛。
  
  这两句通过比喻和拟人,写出了边塞将士不畏艰险、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。
  
  诗的第四联继续写封常清将军率领士兵行军作战的情景,但从马匹和檄文的角度来写。
  
  马毛带雪,汗气蒸腾,写出了马匹奔跑的劳累。
  
  五花连钱旋作冰一句写出了马身上的花纹和汗水结成的冰珠,形象生动。
  
  幕中草檄砚水凝一句写出了将军在营帐中写檄文的情形,以及砚台上的水也被冻住的细节,突出了边塞地区的寒冷。
  
  这两句通过对比和细节描写,写出了边塞将士不惧严寒、坚忍不拔的精神。
  
  诗的最后一联写敌军闻讯胆怯,我军必定胜利的信心。
  
  诗人用虏骑闻之应胆慑来形容匈奴人对唐军的畏惧,料知短兵不敢接来形容匈奴人对唐军的惧怕。
  
  车师西门伫献捷一句表明了诗人对封常清将军的期待和祝福,也表达了对战斗必胜的坚定信心。
  
  车师是今新疆罗布泊一带的一个古国,西门是指西域之门。
  
  这一联通过设问和设想,写出了边塞将士不惧强敌、乐观自信的情怀。
  
  这首诗是一首气势磅礴的边塞诗,它以边塞风光为背景,以封常清将军为主角,以边塞将士为群像。
  
  展现了唐代边防军队的英勇无畏和爱国奋斗的精神风貌。
  
  诗人用自己的热情和才华,为封常清将军送行,也为后人留下了一首不朽的名篇。(本章完)
  
  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我的恐怖猛鬼楼 夏日赞歌 剑道第一棺 为了长生,我挖自家祖坟 修行,从变成反派开始 谁与争锋 最强末日系统 三国之无赖兵王 了不起的盖慈比 仙尊天幽